考试季7天洛杉矶之行随着USC交流会的结束告一段落。第一天我在Pasadena,第二天在Ontario,上午我和大家一起排队,中午在考场门口提供午餐、咖啡和水果。考前两天还在Ontario附近带学员去购物和送了一些文具。相信大部分学员并不缺这些,顶多算是一些心理支持,以及既然袁律师来了,电脑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我是第一次去现场,获得了很多关于考场环境的一手资料,明年如果还是线下的话,想必可以更好的服务学员,比如建议Ontario考场的学员一定要多穿衣服,最好穿羽绒服。
考场收获最大的就是关于教研重要性体会。前期刷UWORLD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有一些非学员仅仅因为我不断强调UWORLD的重要性就来感谢我),但最后两个月最重要的复习季应该干什么则是我在免费课里没有说的。而且,每个学员的水平不一样,给出的建议自然也不尽相同。NCBE最新的200题已经是将近5年前放出的(而且这200题偏难怪,和考场上知识点重合度不高),在此之后UWORLD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再上一批的210题就要追溯的2017年(这次反而契合度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场上的热点已经不再是UWORLD这些机构能掌握的了——大型培训机构比如Barbri或许可以掌握,但他们本来就并不十分应试,更不屑于在课堂上一再强调所谓近期的热点。所以真正能给华人律师给出相对准确的热点的,也就只剩那么两家机构。所以我最近看到突然有一些新人想进入来卷这个行业——实在是没有必要,第一是你很难卷过我,好好干律师比干我这行赚多了,第二是如果你刚进入这个行业,根本不知道考场上喜欢考什么,如果真的收到了学员,我是捏把汗的。 对论文来说,我一直的观点是短期内无法快速提升,考前只需要2-3周时间准备。大部分备考的学员发了论文来改,我对每个人会提出具体的建议。目前我发现PT有必要单独介绍一些重点,加上现在我已经对过去几年的PT如数家珍(改论文改出来的熟练),所以我会在下一阶段考虑PT的教研。至于小论文,合作机构SmartBarPrep的材料已经很好。我给一个JD学员介绍国内律师备考的方法是背rules而不是用自己的话陈述rules直接给他惊呆了。我不反对背rules或许有唬住考官的奇效,但那太痛苦了。
对选择题来说,除了那25个测试题,答案只有对或者错,不存在模棱两可。考前答疑群里一定要把所有提出的问题彻底辩明白。除非的确是实务上存在争议并不会出现在题目中的知识,否则任何人答错了——包括我在内——必须被纠正,不留模糊的空间。考场上遇到了就一定要选中正确答案,这是选择题教研的核心。 所以考出来,Reddit等论坛老外对题目叫苦不迭,而我的学员并没有太大意外。完全出乎意料的知识点有没有?不可避免的有,但很少。大部分考场上遇到但UWORLD里面没有或一笔带过的知识点在考前一个月内被非常科学的教研手段弥补了。最终大家都是带着几乎完备也没有错误的知识体系上考场。所以,即使还要等3个月才出分,我已经可以断言11月学员们会带来喜人的成绩。
我今年花了2个月时间就单单准备考前的教研,而不是去更新已经比较老的精讲视频,现在看来时间花的非常值。当然,我会更新那些老视频,但那并不是我课程的重点——虽然学员付费后第一时间收到的是教材和视频课,但那只是你的课费买到的相对不重要的东西。教研才是我课程的竞争力。作为北师大的学子,我本科和硕士相当一部分课程是学习如何把人教懂,相信不会有人在这方面轻易领先我。答疑和批改论文本来也是核心竞争力,但现在有了AI,大部分时候比我自己答疑和批改要详细和耐心,我的角色目前只是调教AI、输入学生的问题,以及检查AI回答的正确性了(或许很快连这都不需要了)。现阶段,和AI的配合或许算是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吧。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这次一定要去洛杉矶的原因,为考生服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考后coffee chat的只言片语中记录和思考明年的教研。
(如果明年换Kaplan出题,请不用担心,没有人比我更懂Kaplan的教研,虽然他们自己的示范题都一堆错误着实让人捏把汗)